杨明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个步骤和细节,不断地实践和摸索。
然而,古法造纸的过程十分繁琐,需要经过浸泡、蒸煮、打浆、抄纸、晾晒等多道工序,而且每一道工序都要求极高的技巧和耐心。
杨明在实践中遇到了重重困难,比如原材料的选择和处理、纸张的厚度和均匀度的控制等等。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杨明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资料,研究古代造纸的工艺和方法。
同时,他还积极与其他地区的造纸匠人交流经验,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。
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,杨明终于掌握了古法造纸的精髓,能够造出高质量的纸张。
但是,仅仅掌握造纸技术还不够,杨明还面临着市场的挑战。
由于古法造纸的成本较高,产量较低,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远远不如现代工业造纸。
杨明为了打开市场,开始创新产品。
他结合现代设计理念,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纸张产品,如手工笔记本、艺术纸画等。
为了推广这些产品,杨明参加了各种文化展览和手工艺品集市。
他向人们展示古法造纸的过程,讲述每一张纸背后的故事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古老的技艺。
渐渐地,他的产品受到了一些文化爱好者和艺术工作者的青睐,订单也逐渐多了起来。
随着业务的发展,杨明决定扩大生产规模。
他招募了村里一些愿意学习古法造纸的年轻人,成立了一个小型的造纸合作社。
他不仅向他们传授造纸技术,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市场观念。
在杨明的带领下,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好。
他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,还远销海外,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。
然而,成功的背后也隐藏着问题。
随着产量的增加,原材料的供应出现了短缺。